1. 首页 > 试用众测 > 试用报告 > 报告详情页

把超极本精简的接口都找回来!ORICO USB3.0 HUB 千兆网卡适配器评测

试用报告 ·2017-01-22 11:01:10

为追求极致的轻薄,超极本在接口方面不停的做着减法,省去有线RJ45接口已是“惯例”,随着TYPE-C接口的日益普及,传统USB-A接口也所剩无几。当有线网络和USB-A型接口还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,我们总有“偶尔”需要用到的时候。都说“书到用时方恨少”,貌似接口也是如此。为了把超极本精简的接口都找回来,也许我们都需要一个USB HUB & 千兆网卡适配器。

DSC_0001.JPG

看来看去,我最终选择了 ORICO USB3.0 HUB 千兆网卡适配器(ARH3L-U3),理由很简单:3口 USB-A 3.0 扩展,千兆RJ45,全铝合金外观,分离式线缆设计。USB3.0加上有线千兆,都是当下的主流配置,虽然USB2.0和百兆有线的配置在价格方面会稍微便宜些,本着买高不买低的原则,宁可一次投资到位。

DSC_0003.JPG

ORICO 的这款产品,外观呈圆柱形,铝合金喷砂氧化外壳很有质感,随机配件有USB-A To USB-A数据线、USB-A To USB-C数据线、驱动光盘、四枚定位环、使用说明、体验反馈卡和合格证各一。

DSC_0004.JPG

圆柱形的铝合金外壳中央,以铣切方式设置三枚USB-A接口,加工工艺精细,接口对位准确。在数量上,三枚接口足以满足一般的使用要求,且三口全是USB3.0规格,在数据传输速度上也有足够的保障。

DSC_0005.JPG

自苹果引领了铝质简约风,采用铝合金喷砂阳极氧化外壳工艺的IT产品就层出不穷,对于大众来说虽然已经有点审美疲劳,但是简单、实用的本质,依然让其长盛不衰。ORICO依然沿用了这种经典的设计手法,加上镭雕Logo和隐藏式指示灯,完全致敬了乔式简洁、直观的设计理念。

DSC_0006.JPG

集线器的一端是USB3.0规格的TYPE-A接口,分离式线缆设计,用于端口连接。在这一点上,笔者认为ORICO略微保守了一些,如果直接采用更为前沿的TYPE-C接口,会更贴合时代的步伐。

DSC_0007.JPG

相对应的另一端是有线千兆RJ45接口,虽然有线网络连接方式正逐步被无线方式所取代,但是总不能排除“有一天可能会用到”的可能,毕竟有些时候,有总比没有强。

DSC_0008.JPG

产品配送了两根连接数据线,其中的USB-A To USB-A 用于传统USB-A型端口的连接。显然ORICO考虑到了集线器的通用性而配备了这样一根传统接口线缆,照顾了台式PC和旧款笔记本用户。

DSC_0009.JPG

USB-A To USB-C数据线则是为超极本、平板和手机准备的。TYPE-C接口的前沿技术及在使用上便捷性,让其有着逐步替代TYPE-A接口的趋势。

DSC_0010.JPG

产品中配套有四个橡胶定位环,这是ORICO USB3.0 HUB极具特色的一个设计,它的作用有两方面:由于HUB是圆柱形,两端套上定位环后,可以起到防滑固定的作用。而另外一个作用,买个关子,后文细说。

DSC_0011.JPG

加上定位环的ORICO USB3.0 HUB可以牢固、轻松的放置于各种平面上。灰、蓝两种配色随心更换,让你的选择更自由。

DSC_0012.JPG

作为超级本底座支架,加强散热效果是ORICO HUB的另一个特色功能,由于橡胶定位环的存在,上下两个接触面都有很好的防滑效果,放置于上的超极本稳当不晃动,确实是夏季使用的一大利器。

1485054794129874.jpg

看过了外观,听过了功能介绍,真正用起来是什么感受呢?笔者使用A To C数据线与超极本连接,在Win10系统上,自识别硬件,即插即用。

1485052914108715.jpg

1485052914135137.jpg

笔者选用一款USB3.0U盘,对超极本原生USB3.0口和ORICO HUB进行读写速度测试,从前后数据对比来看,增加的HUB并没有对数据造成明显的影响。

1485053341884087.jpg

1485053341963352.jpg

在网速测试上,使用超极本连接路由5G无线网络并与ORICO HUB有线连接方式相对比,结果见图,两者几乎毫无二致,千兆网卡确实值得拥有。

DSC_0015.JPG

超极本主打轻薄便携,如果配件与其背道而驰,自然是不被接受的。ORICO USB3.0 HUB长不过13cm,直径仅为一元硬币大小,小巧的身形可以随意放入数码收纳包中。

DSC_0014.JPG

如果说超极本等轻薄设备对于端口的精简是一种减法的话,ORICO USB3.0 HUB就是一道加法,简简单单就让你找回所有被精简的端口。这就好比生活中的加减法,于加加减减中,有舍有得。

评论列表(已有条评论)
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