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03624745142908.jpg

iPad Pro 的专题文章总是百写不厌,因为每个人对工作用的机器都有不一样的要求,这次就趁着 10.5 吋 iPad Pro 的推出,就让编辑 Eric 放下他主要使用的 MacBook Air,尝试只以一台运行着移动平台的 iPad Pro 搭配 Smart Keyboard、Apple Pencil 和一众 iOS 应用,看能不能完成我们 Engadget 中文版的日常工作。。。 之余,再满足工余的娱乐需求吧。顺带一提,就是这篇文章的文字和图片部分都是在 iPad Pro 上进行,视频的话。。。 就要看看啰。

文字编辑

1503624772932584.jpg

编辑 Ross 在撰写 12.9 吋 iPad Pro 的使用体验时,专属的键盘保护套 Smart Keyboard 很可惜地没有随之一起送测,所以当时除了未能交出相关的感想外,也在某程度上影响了整体 iPad Pro 在文字编辑部分的能力。。。但这次可没有借口了吧!在外观而言,10.5 吋版本的 Smart Keyboard 跟其他尺吋的大同小异,是一片整合了 Smart Cover 的 iOS 五行键盘,与 Mac 的键盘界面相比,就是左下角的 Fn 键被换成了语言切换键。Smart Keyboard 的键盘部分是被塑料材质覆盖,有着一定的防水滴能力,所以万一沾上了食物碎屑或是溅出来的饮料,也不至于马上报废,也能用湿毛巾清洁一下。

以小键盘来说,Smart Keyboard 的打字体验算是在其轻薄的外观和使用体验之间拿到平衡,或是可接受的折衷。因为以 Smart Keyboard 这只有数 mm 的厚度里,如果要求它同时有着底盘和舒适的键程,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,不过个人还是会期待一下苹果能施展什么魔法吧。以手感而言,Smart Keyboard 的键帽是非常挺身的,减少了一按下去就到底的可能,同时也受惠于 10.5 吋版本那相对大的尺吋,使用按键都有稍比手指头大的尺吋和间隔;底下的键程虽有如按下只有半级的按钮一样短促,不过却有着相当的弹性,让其有着脆脆的反馈感,长时间打字也不至于感到劳累。

1503624808107174.jpg

Smart Keyboard 是通过实体接点的方式与 iPad Pro 连接,所以它既不需要额外用电,也不会有无线连接可能出现的延误,输入字元的过程都是即时作出反应,这对于大量文字输入的编辑工作来说,其实也是必需要的。不过在用过第三方键盘后使用这片 Smart Keyboard 时,总是不太习惯没有了独立主页键,只能以 cmd + H 或以切换 APP 的方式来退出到主画面。

自苹果正式免费提供 iWork 套件(即 Pages、Slides、Numbers)后,文字编辑的工作大多都使用它们来完成了,除了因为是免费之外,重要的还是能直接同步至 iCloud 上,让工作能在 iPhone 和 Mac 上继续。比较不便的是没有纯文字编辑的工具(备忘录就不算了。。。),使得在搬运文字至网站的文字编辑器时要注意文字格式的问题。

图片后制

1503624846100289.jpg

在移动设备上后制 RAW 相片的功能,是去年年底开始才在各大修图工具中陆续出现,当中最卖力的当然是 Adobe 吧,他们更是为 iOS 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创作相关工具,而简单的修图只要用到 Lightroom 和 Photoshop Mix 就可以。前者能快速调整相片亮度、颜色;后者则是处理瑕疪和放置水印。当然,为了快捷和方便,其实很多相片都是拍 JPG 再修的,甚至是用 iPhone 来拍!意想不到吧?因为拍照最重要的不是工具,构图和技术才是。如果相片是用相机拍的话,就要到专属 app 来提取到 iPad Pro,iPhone 拍的话就更是简单,以 AirDrop 传送就可以了。

在 Lightroom 里,主要会用到的工具就如前述的是亮度和颜色调整工具,轻按“自动”,iPad Pro 就在数秒间把相片调整至适合的状态,当然一些按个人喜好的小微调还是会做了,而因为屏幕有 P3 超高色域显示的能力,显示出来的效果几乎都能当作标准,大大加速修图的速度。

再来就简单讲述一下 Apple Pencil 在这片有着 120Hz 刷新率屏幕上的表现吧,说实话,绘图能力可媲美幼稚园生的功力,是直接使得这篇文章绝少提及 Apple Pencil 的原因(真老实?)!不过嘛,Apple Pencil 在修图时也有帮忙提升准确度,像是调整曲线和置放水印的工作。另外,在 iOS 11 里的备忘录里更是可以直接用 Apple Pencil 写 / 画下去,不需要按下什么设定键就能自动适应手指或是 Pencil 的操作,笔触更是如影随形一样,随着力度、角度而改变。

影音娱乐

1503624881140481.jpg

除了工作以外,平板电脑更多的用途是当作个人影音设备,因为人类已经不满足于手机的小屏幕(?)来看视频了!作为高端产品的 iPad Pro 在这个部分当然没有叫人失望,屏幕成色因为其支持 P3 宽阔色域显示,所以画面颜色都能忠实还原出来,配合高质素的讯源更有助提升画面的立体感。不过 True Tone 就在这里成了一个小小的窒碍,因为当室内灯光偏暖色时,画面会随之调整,这功能没错是会给眼睛有更舒适的观赏体验,可是微妙的违和感就油然而生,可算是鱼与熊掌的矛盾吧。

在影音表现之外,新版本 iPad Pro 这次的尺吋也是挺妙的。因为尺吋比 12.9 吋的小一码,重量也较轻,更能适合放在包包里随行,在咖啡店拿出来看看视频也不会太突兀;但同时屏幕比较已经取消的 iPad Pro 9.7 吋要大,观赏视频内容则能更过瘾。配合 iPad 专属的多任务处理能力,一边看视频、一边到 FB 闲逛或是‘扮工’,屏幕都有足够位置清楚显示各个 app 的内容。

浅尝 iOS 11

1503624926953885.jpg

其实说到要完全以 iPad Pro 来取代笔记本工作,目前仍在 Beta 的 iOS 11 正正是以这目标设计,既然这次的专题相似,所以就冒险升上去试试看吧!不过这篇始终不是 iOS 11 的专题文章,所以篇幅不会太长,主要针对的是新系统的多任务处理和新键盘设计,因为这两个部分才算贴题吧。

在 iOS 11 里引入了 Mac 系统的 Dock 概念,就是在所有的页面都可以从屏幕底下往上扫出一列快捷键(跟通知中心整合了),而且最后使用过的三个 app 也会在上面出现,这样就能缩减在常用 app 之间切换的步骤和需时。更好玩的是,大多 app 都能直接从 Dock 拖出来,以小视窗的方式即时打开使用,也可以像现有 iOS 版本一样再变成分割画面来显示,适合不同用途需要。这样的新使用方式能够方便临时查看其他 app 内容,而不需要强行把原来的工作区域变小(分割画面),对文书处理的工作更是方便。

看视频时,在特定 app 的播放器(如 Netflix, HBO Go)更能做到画中画播放,就是按下主页键后,画面会变成一个小视窗继续播放,使用者可以边看视频边打开其他的 app。最多能同时显示四个不同的 app!虽然不太可能会用到,但这也显示了 iOS 11 的多任务能力了。

虽说 iPad Pro 大部分时间都会黏着 Smart Keyboard 一起使用,不过在那为数不多的机会下,还是会用到虚拟键盘的(像是明明好好的把 Smart Keyboard 翻到后面,准备好心情看视频时,突然要回讯息。。。),而且这次在 iPad 版本的键盘是跟 iPhone 不一样的。就是数字和符号都会像快捷键般显示在字元上,按着往下拉动就能直接输入对应的符号,不再需要在键盘页面之间翻来覆去。

1503624956575464.jpg

另一个也挺方便的新功能就是在屏幕截图后,左下角会出现预览图,点下去就可对截图稍作编辑,然后直接分享出去,最喜欢的一点是分享后还可以直接把截图删除,不用存储在相片集里。

总结

1503624980925140.jpg

随着移动办公流行以及移动应用日渐强大,现在的确有不少人都已经习惯拿着平板电脑外出做演示,笔记本就只有在整理文件或输入大量文字时才会用到。不过说到能否像编辑 Eric 那么极端,只拿着台 iPad Pro 就完全手上所有工作呢?其实真的是非常视乎你的工作内容。因为编辑工作很多都是文字跟图片的编辑,然后作品统统都会放在网上的后台工具,iPad Pro 是完全能满足这样的需要。而且在浅尝 iOS 11 之后,更会发觉整个工作流程有愈变便捷的希望。不过如果你的工作内容是涉及到特定的电脑软件,那就需要看 App Store 上有没有同样的工具了。因为很不负责的说,图文编辑才不会管你用什么工具,能做好一篇文章就可以了,弹性是非常大的。总而言之,这次的挑战是成功的。但说到会否完全摒弃笔记本,全职使用 iPad Pro?嗯。。。 我的话还是 iPad Pro + MacBook Air 双修,毕竟目前的 iPad 版本视频编辑工具还是未能代替桌面版本啊。

智能界www.znjchina.com)中国智能科技聚合推荐平台,秉承“引领未来智能生活”的理念,专注报道智能家居、可穿戴设备、智能医疗、机器人、3D打印、智能汽车、VR/AR/MR/、人工智能等诸多科技前沿领域。关注智能创新对人的生活方式、价值的改变,致力传播放大这部分声量。聚合品牌宣传、代理招商、产品评测、原创视频、fm电台与试用众测,深入智能科技行业,全平台多维度为用户及厂商提供服务,致力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智能科技聚合推荐平台。
智能界【微信公众号ID:znjchina】【新浪/腾讯微博:@智能界】

人已收藏

相关文章

评论列表(已有条评论)

最新评论